武汉肿瘤

肝癌预后如何就看这个指标

2022-04-19 18:40:21 来源: 武汉肿瘤 咨询医生

肝癌预后如何?就看这个指标! [标签:url] [标签:科室] 摘要:乙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是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后的检测指标,是肝细胞癌(HCC)的危险因素。然而,之前的研究很少关注HBsAg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。 乙肝慢性感染是全球性的卫生负担,如今没有可以根治慢乙肝的药,只有可以抑制病毒的药物,包括干扰素和口服抗病 (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酯和TAF)。这些药物可以大大降低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,但却不是完全消除危险。肝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疗,但5年复发率较高,因此如果肝癌治疗后能用一个指标来判断复发率,这将会使肝癌患者大大受益。 HBsAg或是预测指标之一?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是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后的检测指标,是肝细胞癌(HCC)的危险因素。然而,之前的研究很少关注HBsAg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。 《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》发表一篇研究,旨在探讨HBsAg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作为肝切除术后HCC患者预后因素的潜在价值。 手术后剩余肝组织中的HBsAg阳性 预示着更高的复发率 研究纳入100例HBsAg血清学阳性的肝癌患者。收集肝脏组织,构建组织芯片。利用免疫组化(IHC)技术检测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。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进行分析。 结果发现,肝癌切除术后,在剩余肝脏组织中有HBsAg存在(阳性组)的患者有29例,无HBsAg的患者(阴性组)有71例。阳性组HBVDN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。 阳性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(P=0.013)。阴性组术后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.1%和85.7%,阳性组分别为79.3%和65.5%。 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组织、腹水中HBsAg的表达和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。HBsAg表达也可以作为总生存率的预测因子(P=0.039)。 也就是说,在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术后剩余组织中如果HBsAg阳性,那么HBVDNA也会相应更高,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也越低。 这篇文不是vili第一次写到HBsAg了,每次写完我都会“抹黑”它一番。我总说,HBsAg是一个坏指标,它越低,降的越快,说明病人乙肝病情进展会好。 这不,本文介绍的,肝癌手术切除肝组织后,肝脏内的HBsAg越高就越有可能复发。 这篇研究提示我们,根据HBsA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组,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可以预测肝切除术后HBV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。
TAG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