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肿瘤

乳腺癌分期是咋回事

2022-04-19 03:09:22 来源: 武汉肿瘤 咨询医生

乳腺癌分期是咋回事? [标签:url] [标签:科室] 摘要:0 期乳腺癌是原位癌, 细胞聚集在一个很小的范围,完全没有影响到周围的组织。非常仔细地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能发现这个米粒大小的肿块,一旦发现,通过手术切除这个小肿块,就可以获得98%以上的治愈率! 当今世界,每8名女性中就有一名会得乳腺癌。这其中既有处于疾病早期的幸运儿,也有病情严重的晚期患者。 那么对于乳腺癌而言,分期到底意味着什么,有什么作用,又是怎么确定的呢? 分期是什么? 在可用的分期系统诞生之前,医生们往往用轻微、严重、致命等主观色彩较浓的字眼来描述 的进展。很显然,这种方式既难以满足临床上有效性的需求,也不具备可靠性和实用性。 有鉴于此,上世纪中叶,研究者逐步开始建立描述恶性 病程进展的基准,1943年,法国人PierreDenoix首次提出了TNM分期,以此来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。在临床上, 的严重程度只有得到客观且标准化的评价,医生才能合理制定治疗方案,尽可能减少 带来的危害。 TNM分期是由T、N和M三个元素构成。它们分别是指原发 的大小(primiaryTumor)、淋巴结转移情况(regionallymphNode)以及有无远处转移(distantMetastasis),一般TNM后面跟的数字越大,代表病情越严重,如T2N1M0期的 比T1N0M0的 更大,并且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。 乳腺癌的TNM分期也是如此,其中每个数值所代表的含义如下: T0:原发癌未查出 Tis:原位癌 T1:癌瘤长径小于等于2cm T2:癌瘤长径大于2cm,小于等于5cm T3:癌瘤长径大于5cm T4:癌瘤大小不计,但侵及皮肤或胸壁,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N0: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: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,尚可推动 N2: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融合,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: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,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0:无远处转移 M1:有远处转移 分期怎么用? 最终临床医生会根据T、N、M的情况可以综合判断出患者的分期(即第1期至第4期)状况。比如,一位乳腺癌患者的检查结果为T1N0M0,这就表示乳腺原发病灶最大直径小于2厘米,腋窝无淋巴结扪及,亦无远处转移的迹象。综合这些指标,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分期为1期乳腺癌。 化繁为简,了解分期 上面分级方法是不是看起来复杂得要命?其实,作为普通群众,我们只要知道以下几条就可以了,具体的数字就让医生去记忆吧! 10期乳腺癌 0期乳腺癌是原位癌, 细胞聚集在一个很小的范围,完全没有影响到周围的组织。非常仔细地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能发现这个米粒大小的肿块,一旦发现,通过手术切除这个小肿块,就可以获得98%以上的治愈率! 医学上认为,如果能在此阶段发现乳腺癌,并成功切除病灶,即视为乳腺癌治愈。 2I期乳腺癌 I期乳腺癌是肿块直径小于2cm的早期 ,虽然 细胞仍然聚集,但已经影响到了邻近的组织。 通过详细的乳腺专项检查就会发现一个比龙眼稍小的肿块,但是手术切除肿块以后,还需要根据 的性质,进行其他辅助治疗,以防有遗留的 细胞复发,治愈率一般超过90%。 3II期乳腺癌 II期乳腺癌是直径小于5cm的早期 ,但除了龙眼大小的肿块外,还可能会在同侧的腋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。 详细的乳腺专项影像检查能够发现肿块,手术时除了要切除肿块,还要顺带清扫腋下的淋巴结,手术范围更大,当然辅助治疗也不可忘记。 也有一些II期患者,肿块直径超过5cm,摸起来比一个乒乓球还大,这类患者已经属于晚期,往往需要切除整个 ,治愈率仅75%。 4III期乳腺癌 III期乳腺癌已经发生了较远距离的转移,可能损伤了 表面皮肤或 后方的胸肌,也可能使胸骨旁淋巴结受到累及。 此时,即使不通过影像学检查,也基本能确定乳腺癌诊断了,手术时必须切除整个 ,并清扫相应的淋巴结,必要时还可能切除胸大肌和胸小肌,严重影响女性的形体外观,且治愈率下降至50%,经过一系列的辅助治疗,患者生存质量急剧下降。 5IV期乳腺癌 IV期乳腺癌已经发生了远处器官转移,如肺、肝、脑、骨等器官,患者会有相应器官的转移症状,如咳嗽、呼吸困难、黄疸、头痛、骨折、骨痛等,任何手术都无法切除病灶,只能通过放疗、化疗、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生命,此类患者5年生存率往往不足14%,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。 结论 在中国有70%的乳腺癌患者是在III期或IV期时才被诊断发现的,也即是说,患者往往是到了晚期,出现了无法忽视的症状时才被发现。这除了与我国女性对乳腺健康的重视程度和疾病了解不够有关外,还与现在统一、快速、而没有个性化的体检方式有关。 只有精准的乳腺 专项体检(乳腺特检),才能在乳腺癌早期发现病灶,并进行恰当的医学干预,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乳腺癌带来的伤害,是最行之有效的 预防手段。
TAG: